难忘的校园生活作文600字,我的校园生活400字作文

上世纪60年代末,空三军有个“五、七”干校在黑龙江省嫩江县边远的山沟里,每年都要安排军所属部队干部战士到干校学习劳动,开展农副业生产,1969年我和刘明周战友在干校工作了一年,时间虽然短,但印像极深,几十年过去了都不曾忘记。

(一)风雪中去干校

1969年春,我和刘明周是空一师一团机务大队三中队的机械员,机务大队每个中队安排两人去空三军嫩江“五.七”干校学习劳动,时间一年,三中队安排我和刘明周两人(刘明周北京兵,1963年入伍),让我们迅速准备,尽快出发去报到。前一年我们中队去干校的是杨全宝(后任十一师三十二团机务大队长)和寇发军。

四月的鞍山冰雪开始融化,营区的柳树已经冒出嫩芽,嫩江却还是寒风呼啸白雪皑皑的隆冬,干校离嫩江县城还有一百多公里路程的山沟里,干校的解放牌货车的嫩江车站接我们,货车也没有篷布,我们站在车上“战天斗地”,刺骨的寒风随着车速猛烈拍打着,虽然我们用大衣、棉帽子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,依然冻的浑身发抖,尤其脚指头感觉发麻、硬邦邦的,不能活动。

途中,冻的实在熬不住了,我们就敲打驾驶室,让司机停车,我们下去活动一下,我们在公路上原地转圈跑步,不停地活动身体,稍微好一些赶紧上车。记得那天从火车站和我们一起去干校的还有一位女同志,在驾驶室里也冻的满脸彤红,一看就是南方人,不适应东北寒冷的天气。

(二)“五、七”干校

军“五、七”干校,说是干校,其实就是大农场,干校分学员连、机械连和生产连三个连队。

学员连主要是部队干部,很多师、团职,55年授衔时的校官,不乏老红军、老八路。

机械连都是干校的生产骨干,负责开拖拉机、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等大型农业机械操作使用和物资运。

生产连大多数都是各部队轮流到干学参加参加学习劳动的临时人员,负责干学校的一般生产劳动,我们两个分配到生产连。当时主要任务是上山采石头,在山上石场开山炸石头,我们两个人一组在大石头上打炮眼,一人扶钢纤,一人抡大锤,由放炮员往炮眼放炸药、埋雷管插导火线,,然后把炸碎的石头按大小分开抬到装拖拉机上,把石头拉到干校生活区,开槽用石头打基础,砌砖墙盖房子,后来我们住的红砖瓦平房就是我们自己动手盖起来的。

那年雨水大,大豆地里积水多,机械设备进不了地,大量的除草、收割工作使用人工举行,大豆地一眼望不到头,人力除草、铲地一个来回就要半天,劳动强度大,有时候这是累的不行,但看到学员班的老首长们岁数那么大,也和我们一样在地里干,我们这些年轻的兵更不好意思叫苦叫累,咬牙也不能落这些首长后面。

(三)收获的喜悦

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地的过渡地带,冬天漫长寒冷,夏天雨热同季,黑龙江最大支流嫩江由北向南流经嫩江县全境,是黑龙江省大豆、水稻、玉米等农作物的主产区。

干校粮食产量很高,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,养了八匹马、30头牛和30多天猪,粮食除了供应部队以外,多余的用来改善干校学员和战士、职工生活。冬天和开春青黄不接的季节,除了大白菜、土豆、白萝卜、汲酸白菜外,鸡蛋、肉类等副食也多。

当时,我们地勤灶的伙食标准是每月二十九元九角八分,面多米少,每周还有一天粗粮,在干校一天三顿都是大米白面,没有粗粮,随便吃、不限量。三个连队都在一个大食堂吃饭,开山采石、农忙季节,劳动强度大,我们年轻战士饭量都特别大,我那时刚满二十岁,每顿饭能吃五个大馒头(一个馒头有二两多)。

1970年初,我们离开干校返部队前,食堂师傅很能为我们考虑,给我们每个人分发了一大快酱牛肉,将近一斤半左右,让我们路上吃,现在想起来,还能让人馋涎欲滴。

(四)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

干校的校长、政委都是老红军,学员连也都是解放前参军革命老干部,我们在一个大食堂吃饭,有时也在一起劳动,老首长们仿佛特别喜欢我们这些年轻战士,都是主动给我们打招呼,没有架子,平易近人、和蔼可亲。

干校文化活动不多,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工余时间听老红军、老革命们讲他们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,干校政委叫蒲红军,原任空军某师师长,他对我特别好,见面就叫我“铁蛋子”。

有一次我追着蒲政委问他:人家红军过草地都是一次,你为什么二过草地呀?蒲政委愤愤不平地说:都是那个张国焘搞的,长征途中,一、四方面会师后,分为毛主席指挥的东路军和张国焘指挥的西路军,蒲政委当时在西路军的,张国焘不听毛主席的率部北上,而是非要带西路军南下,是叶剑英元帅又把我们部队带回来,所以就多过了一次草地。

干校还有一位副校长,一只手是残废,那是抗日战争中和与日本鬼子拼刺刀,被鬼子用枪托砸的。他说,那次战斗虽然我们胜了,但是班长牺牲了,还牺牲了不少战友。

八路军抗日依靠老百姓,一位曾经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战斗过的大个子游击队员说:日本鬼子白天耀武扬威,晚上就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出来,游击队白天和老百姓一样,晚上就是打鬼子、烧炮楼的八路军。

还有一位学员是从鄂豫皖根据地走出来的老红军团,他讲长征时常说“小陈”是他的老部下,哪个小陈呀,见我们不解,蒲政委就告诉我们:他说的“小陈”是咱们沈阳军区陈锡联司令员,真是不说不知道,一说吓一跳,干校真是藏龙卧虎。

在干校不管多苦多累,只要和老红军、老八路、老首长们在一起就特别兴奋和快乐,他们有很多亲身经历革命故事,感觉他们都是一身正气,充满了迷人光辉和无穷的魅力,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些年轻人。(王铁历)

............试读结束............

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

如来写作网gw.rulaixiezuo.com(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)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ezuomuban.com/73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