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古不化啥意思,食古不化什么意思

最近,电视剧《三体》正在热播,收视率居高不下,小说《三体》我是看了不下三四遍,不然看不太明白,虽然不能算是三体迷吧,也算是爱好者了,另外《三体》第一部还获得了科幻大奖雨果奖,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,给咱中国人长了脸,为作者刘慈欣点赞。

个人觉得电视剧对原著的还原度,可以说是尽力了,但这种还原是机械的,生吞硬剥的,甚至是盲目的,根本就是不知所云。

电视剧版《三体》,为了保证收视率,怕剧情不够吸引人,硬是用技巧来凑,把科幻剧生生改编成了悬疑剧,全剧弥漫着三体人阴影下的,灰暗压抑的这一种场景,不是说阴暗压抑是错的,某种程度上是需要的,而是说只有一种调调是无趣的,哪怕做得再好,发挥到极致也没用,且这种调调并不符合原著的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。

就好比一个厨师把各种不同的食材,做成了几十道色香味不同的菜肴,以此表达厨师复杂的心意,食客可以各取所需;另一个厨师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把所有食材扔一块,做成了一道麻辣火锅,只有一种口味,食客爱吃不吃,且不说这要是天天吃,顿顿吃,肯定是趣味索然了,更重要的是,所传递出的信息和内涵,不论是质还是量,都与前者有云泥之别,相当于狗尾和貂尾的差别,高下立判。

那么,原著作者刘慈欣想要表达什么呢?

(一)《三体》中的科学只是情节需要,不是为了向科学致敬

很显然,原著并非科普读物,作者不是要普及科学知识,以促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,或者提出某种科学理论,相反,作品为了情节的需要,对科学方面的准确性作了妥协,不过在科幻小说中,这也是允许的,没必要吹毛求疵。

就拿原著中的两条宇宙公理来说,第一条“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”,这应该不能算是物理学定律吧,只能说是宇宙生物学和宇宙社会学研究的范畴,这一条公理在地球生物身上应该是成立的,但是放大到全宇宙,就不一定了。

我们知道,无数的原子和分子组合成了细胞,再由无数的细胞组合成了生命体,在地球上是这样的,在别的星球上,原子都是一样的原子,这是物理规律,也符合天文观测的结果,但是到了分子层面,就有了分化。

原子组合成分子的可能性,数量大到无法想象,比地球上所有的沙粒总数还要多上万亿倍,最近中国科学家从月壤中,发现了地球上不存在的矿物成分,其实就是一种不同的分子,考虑到宇宙中外星球的数量如此之大,地球上所有分子种类的数量,在宇宙中可能只是沧海一粟。

既然宇宙中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分子,或者叫化合物,那么在诞生生命的时候,不一定非要组合成细胞吧;即使组合成了细胞,也有很多种类,不一定非要组合成类似地球上的细胞吧;即使组合成了类似地球上的细胞,也不一定非要组合成类似地球上的生命体吧。

以上可知,至少有化合物、细胞、生命体三层可能的组合方式,每一层都有天文数字般的可能性,地球生命体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,是一个特例,这要放大到整个宇宙,说是宇宙公理,恐怕难以服众。

仅仅是在地球上,生命体生存的方式也是大异其趣,就拿繁衍策略来说,有的纯粹拼后代的数量,而不注重存活率;有的将后代数量和存活率相互妥协;有的干脆拼后代的存活率,而不追求数量;有的寿命短,快速迭代,有的寿命长,多次生育后代;有的死爹妈不死后代,有的死后代不死爹妈;生下后代了,有的听天由命,有的粗放管理,有的照顾得细致入微;有的后代完全靠基因本能发育成长,有的还必须经历学习教育的过程。

以上这些生存策略在地球上都有发现,说明有多种可能性是成立的,那么,宇宙中有多种生命形式,应该也是成立的。

现在地球上只有人类文明这一种文明,未来假如人类文明消失了,会不会有蚂蚁文明、大马哈鱼文明、企鹅文明、深海热液生物文明,或者前所未有的地球生物文明,接力出现,都是有可能的,更别说是宇宙中的其它星球了,说不定光一个星球上,就有多种不同物种的文明同时存在。

所以,以宇宙之大,各种可能性无法想象,“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”,大概率只是其中的可能性之一,而不一定是宇宙公理,或者说,宇宙中很大可能还有多种文明,有高于生存的所谓“第一需要”,只是人类文明暂时无法理解罢了,就像我们现在还无法理解很多自然现象一样。

宇宙公理第二条是“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,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”。这一条公理只有后一半涉及到物理学规律。前面一半属于宇宙社会学。

文明的发展更应该是有的产生有的消亡,有时前进有时后退,有时繁荣有时萧条,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宇宙文明大爆发或者大灭绝,而不是单向或匀速发展。

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,只存在于稳态宇宙中,也就是既不收缩也不膨胀的宇宙,因为只要宇宙在收缩或者膨胀,就会有各种变化,这种变化或许对文明是有利的,或许是灾难性的,但不可能总是有利的,也可能是灾难性的,因此文明不可能总是不断增长和扩张。

根据科学界已有的共识,我们的太阳系确信是宇宙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系,因为第一代恒星系绝大部分元素都是氢和氦,缺乏足够的重元素,连固态行星都很难形成,也就很难诞生文明了,第一代恒星系如果产生文明的话,数量应该是十分稀少的。

到了第二代恒星系形成的时候,经过了第一代恒星系元素合成,又经历了超新星大爆炸,产生了更多的重元素,应该会迎来宇宙文明数量的一个大爆发时期,会产生全新的文明形态。

对于第一代恒星系文明来说,如果有的话,这时候应该面临大灾难,可能会消亡,至少应该是衰落了,退步了,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节点期,正好青黄不接,应该是整个宇宙文明的低谷期。

第二代恒星系之后,如果还有第三代恒星系,很显然,两者的元素构成比例肯定大相径庭,宇宙环境也不一样,生命的物质基础-化合物组成全然不同了,那么生命形态肯定是大不相同的,文明发展高度也不同。

以上的假想,更符合宇宙观测结果,更符合地球生物以及文明发展历史,也更符合逻辑,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这半条公理,似乎没有那么可靠。

至于说文明的科技水平是不是肯定一代更比一代高,未来是否还有第四、第五代恒星系文明,代际文明数量有没有极限,也就是最高代文明是多少,目前这都是未知的,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循,猜也只是瞎猜,没有什么意义。

同样的,“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”,也只存在于稳态宇宙中,并且这个宇宙必须是有边界的,边界是指任何物质都不能进入,也不能出去的界限。

科学研究发现,我们现在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,未来是一直膨胀下去,还是过段时间会转而一直收缩,亦或是间歇性的收缩和膨胀,现在还不能确定,但不膨胀也不收缩的稳态宇宙是最不可能的,理论和观测结果,都不支持稳态宇宙。

宇宙中的物质总量无非就是指质量与能量的总和,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,质能转换公式大家都很熟悉,恒星发光发热、致密恒星碰撞发射引力波、自然界放射性物质衰变、核材料裂变等等,这些都是质量转变成能量的例子;恒星内部铁元素之后的聚变、超新星爆发合成超重元素、高能粒子碰撞产生更重的粒子等等,这些都是能量转变成质量的例子。

从理论上来说,只要有质量就能得到能量,只要有能量,就能得到质量,只要文明的科技水平够高,就能得到任何想要的物质。

那么下一个问题,宇宙中的物质,也就是质量和能量是否足够呢?

从当前宇宙观测结果来看,宇宙中的物质总量非常非常大,在观测误差范围内,没有发现非自然的质能转换迹象,也就是说,没有发现任何宇宙文明在大规模地利用质能转换,即使有也只是小规模的,微乎其微的,以至于观测不到,就像人类这样微量的利用,外星人也观测不出来。

就好比有很多亿万块金砖的矿藏,到处都有,每年自身都要蒸发掉几千万块金砖,足够蒸发几百亿年的,附近的一些挖矿者每年只有掘取千万分之一块金砖的能力,然后这帮人觉得金砖要不够用了,于是相互之间只要发现,二话不说就消灭对方,以便占有尽量多的金砖矿藏。

这种猜想恐怕很难让人信服,应该是大家合作,提高挖矿的能力才符合逻辑,即使不能沟通,也应该心照不宣,毕竟矿藏这么丰富,哪哪都有,采矿能力又这么弱,没有必要为争个矿藏而彼此消灭,费这个劲还不如多挖点矿。

有小伙伴要说,当前观测接收到的信息,是宇宙几十亿年甚至100多亿年前的,现在那个地方说不定文明数量发展壮大,大到物质已经不够用了。

这个说法当然不能排除,但是就我们附近的,几千光年到上百万光年的银河系,几百万光年至几千万光年的室女座星系团,几千万光年至几亿光年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,这里基本上都是第二代、三代恒星系,其观测的结果,跟整个宇宙是一样的,毫无例外都没有发现非自然因素的扰动,换句话说,就是我们附近没有发现外星文明,以及任何外星文明利用质能转换的迹象。

这说明如果宇宙中有外星文明的话,那么至少在太阳系周围几亿光年之内,科技水平跟地球文明处于同一阶段或更低,都在低级阶段,都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质能转换,

因此,宇宙物质不够用了这个说法,虽然不能说肯定是错的,但是根据目前人类所掌握的信息,至少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说法,作为一种猜想可以,但是作为宇宙公理,就值得商榷了。

那么,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是不是确定呢?

物质包括质量和能量,根据相对论的说法,所有有质量的物质以及有能量的物质,其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,如果宇宙膨胀的速度超过了光速,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,部分科学家证实现在宇宙边缘正在超光速膨胀,这样就会追上光,把光纳入到宇宙范围之内,光是有能量的,这样宇宙中的能量物质就会越来越多,而不是保持不变。

你可以想象一个沙尘暴的沙墙,如果沙墙的移动速度超过人们逃跑的速度,那么人就会被沙尘暴包裹其中,成为沙尘暴的一部分。

反之,如果宇宙膨胀的速度低于光速,宇宙中的光就会逃出宇宙的范围,但是,有可能会追上速度没那么快的质量物质,将质量物质纳入其中,物质总量可能越来越多,也可能越来越少,保持不变的可能性是最低的。

如果宇宙不是膨胀的,而是收缩的,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宇宙边缘的物质逃离宇宙,就好像是退潮了,海洋边缘的沙滩以及一些贝壳和螃蟹,就脱离海洋的范围了,这样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会越来越少,而文明数量也会跟着逃离掉一些,宇宙文明平均物质总量不一定会减少,同样,保持不变的可能性也是最低的。

所以说,第二条宇宙公理相比于第一条,问题更大,更加不可信,甚至在地球上都没有那么可靠,因为地球一直在接收太阳能,接收太空物质,怎么能说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呢,地球上的人口也不一定会一直保持增长,某个国家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很常见了,万一来个近距离超新星爆炸、伽马射线暴什么的,或者小行星撞地球,或者世界性的核大战,地球文明倒退几百几千年,甚至是完全消失也不是不可能啊。

以上说的是原著中关于两条宇宙公理,另外再说一个明显的物理概念性错误,就是关于智子的物理学问题。

智子运用量子纠缠原理进行超光速信息传递,但是我们知道,相互纠缠的两个量子,一旦解除了纠缠状态,就和普通粒子一样了,也不能恢复纠缠状态,也就是说,智子应该是一次性的,只能用一次就完全失效了,完全失联了。

运用量子纠缠原理,也不可能实现信息的超光速传递,因为信息需要有载体,没有载体,信息无法单独存在,要是没有可以刻画的甲骨,哪来的甲骨文,哪来那么多信息,是不是,而甲骨就是信息的载体,载体运动有多快,信息传递就只能有多快。

信息的载体要么是质量物质,像泥版、纸草、简牍、纸张等等都是,要么是能量物质,比如引力波、电磁波、声波、地震波等等都是,这些载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,信息传递的速度当然也不可能超过光速。

量子纠缠虽然可以做到超光速感应,但是纠缠中的量子加载不了任何人为信息,任何一点扰动都会导致退相干,也就是解除量子纠缠状态,变成普通粒子,相互纠缠的量子,能够感应到的,只不过是一个随机信号,这跟扔硬币看正反面差不多,属于天意,传递这种天意没有任何意义。

因此,综上所述,《三体》只是借科学的壳,包括各种脑洞、奇思妙想,来满足故事情节的需要,不是来普及科学知识,弘扬科学精神的。

那么,作者想要表达些什么呢?

(二)明线反写,暗线正写,是理解《三体》的总钥匙

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,不可能凭空产生,只不过有的比较贴近生活,容易被人理解,有的跟真实的生活相比,跨度比较大,似乎脱离了实际,其实没有,最初的根本的来源还是生活。

生活跨度越大,人们理解起来就越困难,分歧也就越大,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,就是这个意思,创作者出于各种目的、各种需求,将跨度拉大,是很常见的,跨度为零,或者跨度很小,虽然谁都能看懂,但像白开水一样,寡淡无味,会让人看得昏昏欲睡。

如果将真实生活比作海平面,海拔为零的话,那么跨度的海拔既可以是正的,也就是明线,表达直接明了;也可以是负的,称为暗线,隐蔽晦涩,读者需要更用心才能明了。

一部作品要想让大众喜闻乐见,总是潜藏在海面以下是不行的,会造成理解困难,让人读不下去,所以要以明线为主,但是明线不容易形成深度或内涵,所以还要安排若干暗线,即使有些暗线难以理解,也不会影响整部作品的观赏性。

明线可以正写,也可以反写,正写的意思就是作品安排的结局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意一致,反之,不一致的就叫反写,比如悲剧就是一种反写。

明线如果正写,有个缺点,会让人一眼就看穿故事的尽头,就未免太稀松平常了,这一般都是主旋律作品以及口水作品,还有一种就是被我们称为毁三观的作品,作者三观不正,会让人反感,所以要想艺术性和口碑双赢的话,一般都要明线反写。

有的作品只有明线,没有暗线,这会显得不那么有血有肉,缺乏内涵和深度,读起来味同嚼蜡,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或拍成烂片,所以要想创作一部好作品,没有暗线是万万不能的。

由于暗线本身已经比较隐晦了,如果还要反写,那就太烧脑了,不仅更加难以理解,还会容易引起较大的误解,这就适得其反了,所以一般都要暗线正写,也就是说,暗线安排的结局,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意是一致的。

即使暗线正写,还是会有很多人理解不了,这很正常,毕竟是潜藏隐晦的嘛,甚至明线反写都有人难以理解,比如《红楼梦》,很多人不理解贾宝玉为啥不能跟林黛玉终成眷属,不理解尤二姐为啥好人没好报,最后死于非命,不理解贾雨村草菅人命为啥还能升官发财。

网上有很多人在骂莫言,在我看来,很多人或许连作品都没看明白,就断章取义,胡乱地复制原文片断,作为证据,非常可笑,更多的人则是在人云亦云,跟着大V的节奏起舞。

《三体》就是这样的作品,明线反写,暗线正写,这是好作品的普遍规律,当然,不是说这样写就一定是好作品,还有其它的一些要素。

先说明线,地球人和三体人的互动以及各自的反应,就是《三体》的明线,当然,主要着墨点还是在地球人类,三体人写得比较简单,就像纸片人,除了奉黑暗森林法则为圭臬以及没有隐私外,意识上跟地球人类没有本质区别。

互动的第一回合,地球人类叶文洁企图让外星人来拯救地球,不惜以毁掉地球文明为代价,三体人得到信息之后,派遣智子到达地球,扰乱理论物理研究,引起科学界大恐慌,开启地球危机纪元。

这一回合,地球文明科技被锁死,失去了未来,没有了希望,这就是明线反写。

互动的第二回合,地球人类建立了太空舰队,三体人派遣具有物理打击能力的水滴来到地球,结果地球舰队完败,好在天无绝人之路,地球人类有个叫罗辑的,参透了宇宙黑暗森林法则,建立起了威慑力量,开启地球威慑纪元。

这第二回合,地球人类最先进的战舰不堪一击,从此还要生活在恐怖平衡之中,也是明线反写。

互动的第三回合,地球人类威慑力量的关键人物,执剑人要换人了,地球人用人不当,被三体人所利用,结果地球成为三体人的殖民地,好在又一次天无绝人之路,地球人类还有一艘战舰无巧不成书地,恰好进入了四维空间,打败了不可战胜的水滴,向宇宙广播了地球的坐标,从此地球的毁灭只是时间问题了,人类只能放弃地球家园,向星际空间移民,开启了地球广播纪元,以及随后的掩体纪元。

这第三回合,地球人先是像虫子一样被驱使奴役,然后被迫离开地球,同样是明线反写。

在掩体纪元的末日,地球人类遭到二向箔的毁灭性打击,整个太阳系被压缩成一张平面画,只有少数地球人类幸存,几乎是所有文艺作品中,最糟糕的结局了,这还是明线反写。

明线到此就结束了,从头至尾,地球人类一直是失败者,直到最后大毁灭,这些统统都是反写,作者刘慈欣当然不会希望地球人类家园毁灭的,不会这么反人类,这只是一种写作手法。

最后的最后,已经无关三体人了,不在明线范围内了,应该属于暗线了,说的是全宇宙的文明都想通了,抛弃黑暗森林法则,选择合作共赢,齐心协力,宁愿牺牲自我,也要重启宇宙,重获希望。

明线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一直都是存在的,是宇宙中的铁律,但到了最后,明线已经结束,在暗线阶段,黑暗森林法则却熔解了,那么,基于明线反写,暗线正写原则,作者真实的心意应该就是,黑暗森林法则并非铁律,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解除的。

正是由于很多人只看明线,忽视或者不理解暗线,并且也不懂什么是明线反写,所以就认为作者赞同黑暗森林法则,这是大大的误解了。

(三)聊聊《三体》中的若干暗线,以及作者真正的心意

《三体》成书于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,虽然为了出版需要分为了3部,但必须要连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,作者生活在中国内地,作品明显是写给中国人看的,只是后来墙内开花墙外香,其中的第一部在2015年得了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,这是始料未及的。

因此,书中的暗线,主要是暗指中国人曾经做过的事,外国人做过的事情也有,但都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,比较容易理解的。

这个暗线分两种,一种是结局不好的,基于暗线正写原则,说明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,因为是暗线,比较高级,所以叫高级黑,应该也算恰如其分;另一种是结局还不错的,说明作者对此持赞赏态度,但不是讲大道理那种,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,比较高明,所以叫高明白。

作者写了哪些高级黑呢?

高级黑***,书中的地球人类,其实就像是大航海之前,各大陆和岛屿上与世隔绝的土著人,三体人就像是困在危难之中,亟需找寻生路的欧洲人。

14世纪欧洲暴发黑死病,死了2500万人,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,紧接着奥斯曼帝国崛起,并于公元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,垄断了贸易路线,欧洲人要买的东西,都是死贵死贵的,要卖的的东西,都卖不上价钱,穷得叮当响,贸易逆差还导致金银等硬通货外流,通货紧缩严重阻碍了欧洲内部经济的发展,这样下去简直是没活路了,当然,三体人的困境更加放大了,不过本质上是类似的。

大航海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,一是想要开辟新的贸易路线,二是寻找金银等硬通货,当发现新大陆之后,欧洲人对待当地土著人,就像是三体人对待地球人一样,当虫子看待,消灭你与你何干,书中三体人将人类集中到澳大利亚,像极了如今北美印第安人的保留地。

不过,作者安排的结局与地球上的历史不同,发生了四维空间的奇迹,少数地球人类在并不是必然的状态下,或者说带有偶然性的情况下,决定以毁灭地球的悲壮之举,迫使得三体人离开地球,沦为星际难民,卷入宇宙黑暗森林战争,预示着威慑的尽头有可能是同归于尽,这是不好的结局。

这些拯救地球人类免于被奴役的功臣,返回地球之后非但没有成为英雄,反而被地球人类以反人类罪的名义受到审判,让人感到悲哀,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。

高级黑***,黑了欧洲人对土著人的种族灭绝政策,黑了西方文化无孔不入的渗透,黑了现行政治制度中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做法,黑了当今世界核威慑战略的最大的漏洞,即不可预测的偶然性。

还有一点,作者对宁死不屈,不自由,毋宁死等的态度,不是很明确,因为功臣成为了罪人,地球以及太阳系最后都毁灭了,结局都不好,失去尊严和自由的苟活肯定不行,但代价也太大了,到底值不值得呢。

按照好莱坞的套路,最后一定是躲过灾难,原先的罪人平冤昭雪,成为英雄,皆大欢喜,只要有自由,就一定有好结果,这里展现了作者的另一种思考。

高级黑B,地球三体组织及其精神领袖叶文洁。

作者对1976年结束的十年期间是一黑到底,没有留一丝余地,叶哲泰和叶文雪的死,邵琳的背叛,叶文洁遭受到的令人发指的冤屈,以及其它众多的丑恶嘴脸,矛头的指向都很明确。

这展现出了作者的责任和担当,以至于当年出版第一部书的时候都过不了审,只能在《科幻世界》杂志上连载,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删了其中的敏感内容,其实只有十分之一的篇幅,不会伤筋动骨,但是作者没这么做。

叶文洁请求三体人拯救地球人类,并非为了自己的名利,相反,还不得不杀害两个人,一个是自己的挚爱亲人,一个是上级领导,这么做的代价极大,风险极高,因此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卖国求荣行径。

她的意图是明确的,就是人类已经不可救药,必须要彻底砸碎,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,而这需要一个更高级的文明来帮地球人完成,这在叶文洁心中,是一个崇高的理想。

那么,这黑的是谁,也就有眉目了,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,在过去那些年中大都受到了迫害或不公,并且率先接触到了零碎的西方文化,开了眼界,其实并不十分了解,就觉得中国哪哪都不好,要推到重来,要“全Pan西化”。

当然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的笑话了,上世纪80年代还是很时髦的,很多人都深以为然,包括还在读高中的笔者本人,他们在国内很有影响力和号召力,甚至达到了席卷全国的境地,以至于差点把国家改了颜色。

很多人看不懂叶文洁这个人物及其追随者,还有为什么要分降临派、拯救派和幸存派,因为当时真就发生过,现在主流媒体都不说这个事,年青一代无从了解,只是笼统地把叶文洁及其追随者归为汉奸、带路党,有失偏颇。

地球三体组织的创始人伊文思,还有“中华田园”创始人潘寒,都是环保主义者,网上有人把他归为“白左”,在《三体》成书的那个年代,恐怕还没有白左这个说法,那时有个叫绿色和平的环保组织,在中国也比较有名,各种新闻不断。

这个组织的环保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,已经不能用激进来形容了,简直就是极端了,从伊文思及其组织的结局来看,最后被连锅端了,因此作者的心意是明显的,那就是黑极端环保主义,不反对环保,但是反对超出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度环保。

高级黑C,面壁计划

面壁计划之泰勒,泰勒的计划最后失败了,作者黑的是二战末期,日本军国主义发明的神风敢死队自杀战术,这虽然是战争行为,不是恐怖主义,但在作者看来,即使在战争期间,也是不可接受的。

面壁计划之雷迪亚兹,最后同样失败了,作者黑的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,虽然客观上避免了大国之间的热战,但是其实全世界更危险了,相当于人类住在了火山口之上,作者显然不认同确保相互摧毁的核战略。

面壁计划之希恩斯,最后也失败了,作者黑的是宗教极端组织,具体来说就是基地组织,从小对人进行深度洗脑,使之深信不疑,类似于希恩斯发明的“思想钢印”,然后才能让干嘛就干嘛,战斗力爆表,作者显然对洗脑之类的做法是不认可的,哪怕是战争期间也不可以。

高级黑D,章北海刺杀顽固派科学家事件,以及最后被团灭。

章北海是主角光环式的人物,自带天然正义,大部分是高明白,只有微量的高级黑是针对章北海的。

作者认为在战争状态下,集权是更好的做法,必要的时候,心狠手辣一点,采取暴力手段达到目的,也无可厚非,前提是集权者是正确的。

所以才会有老科学家死了以后,新技术聚变发动机顺利研发的情节,这个结果是好的,说明方向是正确的,这是高明白,不是高级黑。

但最后的结局,还是因为章北海不够心狠手辣,下手不够果断,导致被其它人类舰队团灭,不过对整个人类舰队来说,最后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,所以只能说是微量的高级黑,黑的是章北海采取暴力手段,最后没有得到善终,这是应得的报应。

反倒是对一帮老顽固阻碍新技术发展的现象,黑得比较厉害,作者认为这种食古不化,思维僵化的老人,根本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,只能从肉体上加以消灭,才能使新技术、新思想尽快得以发展。

高级黑E,维德的铁石心肠与程心的爱心泛滥。

如果说章北海是个集权者(科技上的),那么韦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独裁者,并且是各项指标都拉满的独裁者,至于最后程心凭借三言两语,就让维德放下了武器,令人难以置信,这只是故事情节的需要,以表达作者不认可这种不顾一切的独裁行径,哪怕是战争期间,为了拯救人类也不行。

程心这个人物让人又爱又恨,她在民主人士眼中是完美的,当社会承平日久,人们安居乐业,丰衣足食,程心的大爱无疑具有很强大的亲和力,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危害,但是一旦灾难来临之际,就会给人类带来噩运,乃至灭顶之灾。

这黑的是谁呢,不就是西方国家不管三七二十一,不顾各国的具体情况,软的不行来硬的,无所不用其极,将西方意识形态强加在它国人民头上,就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那样,明显水土不服。

下面再说说高明白。

主要就是围绕史强、罗辑和云天明这三个人物来写的,这3个人有个共同点,都是草根出身,在他们人生的前半段都是Loser(失败者),史强的问题出在心直口快,做事不拘小节,容易得罪人;罗辑的问题出在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,有点孤芳自赏,不怎么能合群;云天明的问题出在自卑内向,把自己包裹起来,即使有闪光点别人也看不到。

这在现实生活中,会被人们统一称为缺乏情商,如果你是个草根,还缺乏情商,在中国社会基本是混不下去的,哪怕智商再高,能力再强,也只能是个Loser,但小说中正是这3个人,屡屡在最危难的关头,拯救地球人类文明。

要知道,像叶文洁、伊文斯、潘寒、泰勒、雷迪亚兹、希恩斯、维德、程心这一大帮所谓的人类精英,被黑了个遍,就连章北海也成为被黑(谋杀老科学家)的对象,唯独这3个草根却迸发出了令人震撼的力量,成为人类救世主般的人物。

这是作者对当今人情社会的反思,事实上也已经阻碍了阶层流动,底层民众几乎得不到上升的机会,大量的草根英才被埋没,壮志难酬,无可奈何;大量的碌碌之辈霸占高位,整日蝇营狗苟,尸位素餐。

这里再重复一遍,《三体》成书之前,作者接触的都是中国人,这本书是写给中国人看的,没想要取悦外国人,只有立足中国社会,才能充分理解作者的真实心意。

虽然《三体》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,有人称之为神作,但作者也是普通人,有个人的好恶,书中所要表达的观点,仅仅是一家之言,本文也只是进行一个客观地剖析,抛砖引玉,不一定十分准确,更没有要对这些观点,争个是非对错的意思,这应该留给每个人自己去评判。

全文完。

............试读结束............

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

如来写作网gw.rulaixiezuo.com(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)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ezuomuban.com/6956.html